黑客通常实施攻击的步骤是预攻击探测、发现漏洞再采取攻击行为、获得攻击目标的控制权系统、安装系统后门、继续渗透网络直至获取机密数据、消除痕迹。1、预攻击探测 这一阶段主要为信息收集,收集的信息包括网络信息(域名、IP地址
攻击的基本步骤:搜集信息 实施入侵 上传程序、下载数据 利用一些方法来保持访问,如后门、特洛伊木马 隐藏踪迹 【 信息搜集 】 在攻击者对特定的网络资源进行攻击以前,他们需要了解将要攻击的环境,这需要搜集汇总各种与目标系统相关的信息,包
1 目标探测和信息攫取 先确定攻击日标并收集目标系统的相关信息。一般先大量收集网上主机的信息,然后根据各系统的安全性强弱确定最后的目标。1) 踩点(Footprinting)黑客必须尽可能收集目标系统安全状况的各种信息。Whois数据库
1、搜集信息 :在攻击者对特定的网络资源进行攻击以前,他们需要了解将要攻击的环境,这需要搜集汇总各种与目标系统相关的信息,包括机器数目、类型、操作系统等等。2、实施入侵 : 依据收集得到的信息,进行操作。3、上传程序:
解析:一次完整的网络攻击包括:准备、实施和善后三个阶段。攻击准备阶段:1.确定攻击目标和目的;2.信息收集 攻击实施阶段:1.获得权限;2.扩大权限 攻击善后阶段:1.修改或删除日志;2.隐藏入侵踪迹;3.留后门
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包括:侦查目标、扫描漏洞、获得访问权限、执行攻击、安装后门和维持访问、掩盖踪迹等步骤。首先,攻击者会进行侦查目标,这是网络攻击的第一步。攻击者会寻找他们想要攻击的目标,可能是个人、公司或政府机构。
网络攻击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 一、现阶段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 谈及网络安全技术,就必须提到网络安全技术的三大主流—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防病毒技术。任何一个用户,在刚刚开始面对安全问题的时候,考虑的往往就是这“老三样”。可以说,这三种网络
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的特性。网络安全 信息不泄露给非 授权用户、 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 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
网络安全应包括:企业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传输安全、服务器安全、防火墙安全(硬件或软件实现、背靠背、DMZ等)、防病毒安全;在网络上传输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号和上网登录口令等)不被他人发现,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
信息内容安全包括五个方面,即寄生系统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授权的复制和安全性。和网络信息安全比较类似,防止信息呗窃取、更改、泄露等。
1、通信安全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2、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安全。3、网络系统安全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网络中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安全问题,并提供完整
第一阶段:计算环境安全。针对操作系统、中间件基础操作以及安全配置进行教学,配置真实业务系统,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Linux操作系统安全、中间件安全、数据库安全、PowerShell编程、LinuxShell编程、密码学应用等技术,并能够
1.网络安全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网络安全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网络安全体系组成的三个主要部 典型的网络安全威胁不包括 伪造。原题如下:典型的网络安全威胁不包括()。A. 窃听 B. 伪造 C. 身份认证 D.拒绝服务攻击 答案:B 拓展: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网络钓鱼、电脑病毒、恶意软件/勒索软件、流氓安全软件、拒绝
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包括侦查阶段、攻击阶段和后续阶段。侦查阶段 在网络攻击的侦查阶段,攻击者首先会寻找目标。他们可能会扫描整个互联网或特定的网络段,以寻找潜在的受害者。这通常涉及使用自动化的工具来识别开放的网络端口和
网络攻击呈现的趋势不包括攻击选择化。网络攻击是指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或个人计算机设备的,任何类型的进攻动作。对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说,破坏、揭露、修改、使软件或服务失去功能、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不包括:1. 信息泄露:敏感信息泄露,如用户名、密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2. 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者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虚假请求,导致服务器超负荷,无法处理真正的请求,从而使服务器拒绝
后半夜访问目标网络。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有口令入侵、缓冲区溢出攻击、特洛伊木马、网络侦听、电子邮件攻击等,不包括后半夜访问目标网络。其中特洛伊木马是坏人放一个“鱼饵”,等你下载、安装、运行,然后你的账户将毫无*可言
1、防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如何防止网络攻击,包括建立防火墙、使用加密技术等措施。2、检测阶段:在防御阶段的基础上,检测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检测网络是否遭受攻击,并尽快地发现攻击。3、应对阶段:在发现攻击后,应
一般网络攻击都分为三个阶段,即攻击的准备阶段、攻击的实施阶段和攻击的善后阶段。 攻击的准备阶段:确定攻击目的、准备攻击工具和收集目标信息。 攻击的实施阶段:实施具体的攻击行动。一般步骤如下:1. 隐藏自己的位置 2.
常见的网络攻击一般不包括( )阶段? 本阶段需要掌握渗透测试和内网安全。渗透测试,这阶段主要学习实战中红队人员常用的攻击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统提权,内网转发等知识,msf,cs的工具使用。课程目标让学员知己知彼,从攻击者角度来审视自身防御漏洞,帮助
一、黑客攻击网络的一般过程 1、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并不对目标产生危害,只是为进一步的入侵提供有用信息。黑客可能会利用下列的公开协议或工具,收集驻留在网络系统中的各个主机系统的相关信息:(1)TraceRoute程序 能够用该程序获得到达
攻击的基本步骤:搜集信息 实施入侵 上传程序、下载数据 利用一些方法来保持访问,如后门、特洛伊木马 隐藏踪迹 【 信息搜集 】 在攻击者对特定的网络资源进行攻击以前,他们需要了解将要攻击的环境,这需要搜集汇总各种与目标系统相关的信息,
(1)SNMP 协议:用来查阅网络系统路由器的路由表,从而了解目标主机所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内部细节;(2)TraceRoute程序:用该程序获得到达目标主机所要经过的网络数和路由器数;(3)Whois协议:该协议的服务信息能提供所有有关
网络攻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获取一个登录账号 对UNLX系统进行攻击的首要目标是设法获取登录账号及口令,攻击者一般先试图获取存在于/etc/passwd或NIS映射中的加密口令文件,得到该口令文件之后,就对其运行Crack,借助
网络信息安全攻击一般包含哪些主要阶段, 在各个阶段,攻击者主要想实现哪些目标及可以采取哪些技术 一般攻击者在白天寻找活动的机器,然后在深夜再次查找,他就能区分工作站和服务器。服务器会一直被使用,而工作站只在正常工作日是活动的。Ping :使用ping可以找到网络上哪些机器是活动的。Pingwar:ping有一个缺点,一次只能ping一台机器。
网络攻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获取一个登录账号对UNLX系统进行攻击的首要目标是设法获取登录账号及口令,攻击者一般先试图获取存在于/etc/passwd或NIS映射中的加密口令文件,得到该口令文件之后,就对其运行Crack,借助于口令字典,Crack
在扫描阶段,我们将使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如Ping扫射、端口扫描以及操作系统检测等)确定哪些系统存活着、它们在监听哪些端口(以此来判断它们在提供哪些服务),甚至更进一步地获知它们运行的是什么操作系统。3) 查点(Enumeration)从
1. 侦查阶段:黑客首先会对目标进行侦查,收集目标系统的相关信息,如IP地址、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以便制定攻击计划。2. 入侵阶段:利用收集到的信息,黑客会尝试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入侵目标系统,如利用漏洞、弱口令、社交工程
【答案】:攻击准备;攻击实施;攻击善后 解析:一次完整的网络攻击包括:准备、实施和善后三个阶段。攻击准备阶段:1.确定攻击目标和目的;2.信息收集 攻击实施阶段:1.获得权限;2.扩大权限 攻击善后阶段:1.修改或删除日志
黑客攻击的三个阶段是什么?黑客在这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什么工作? 企业最容易遭受的5种网络攻击类型:1、恶意社交工程-软件 经过社交工程设计的恶意软件形成了第一大攻击方法。最终用户常常被诱骗去运行特洛伊木马程序,通常是在他们经常访问和信任的伪装网站上。恶意网站让用户安装一些新软件,
网络攻击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主动攻击:这类攻击涉及攻击者故意进行的行为,目的是访问所需的信息。主动攻击可能包括:- 窃听:这涵盖了对键盘操作的记录、网络流量监听、非法的数据访问以及密码文件的获取。-
随着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网上活动日益频繁,尤其网上办公、交易越来越普及,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层出不穷,如何防止网络攻击,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变得尤为重要。1 网络攻击概述网络安全是一个永恒的
2. 被动攻击:这类攻击主要针对信息的保密性,攻击者会尝试窃取数据的来源和内容。常见的被动攻击手段包括窃听和网络监听,这些攻击难以检测,因此防范措施通常侧重于预防,例如使用加密技术。3. 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包括病毒
计算机网络攻击方式包括;口令攻击、特洛伊木马、WWW欺骗、电子邮件、**攻击、网络监听、黑客软件、安全漏洞、端口扫描;被动攻击包括:1、流量分析,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例如敏感信息都是保密的,攻击者虽然从截获的消息中无法
1.木马病毒: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下载等方式,将木马病毒植入用户计算机,从而控制用户计算机,窃取用户的信息。2.DDOS攻击:通过向目标网站发送大量的请求,使目标网站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实现攻击目的。3.SQL注入攻击:通过输入恶意
一、 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是指非法进入网络系统的行为,例如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网络钓鱼等。网络攻击不仅会破坏网络系统,还会泄露个人和机构的敏感信息。预防措施:1.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电脑和局域网。2. 不打开陌生
有谁知道网络攻击的种类和预防? 1、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得到该主机上的某个合法用户的帐号,然后再进行合法用户口令的破译。
2、特洛伊木马,常被伪装成工具程式或游戏等诱使用户打开,一旦用户打开了这些邮件的附件或执行了这些程式之后,他们就会留在计算机中,并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隐藏一个能在windows启动时悄悄执行的程式。
3、WWW欺骗,正在访问的网页已被黑客篡改过,网页上的信息是虚假的!例如黑客将用户要浏览的网页的URL改写为指向黑客自己的服务器,当用户浏览目标网页的时候,实际上是向黑客服务器发出请求。
4、**攻击,攻击者在突破一台主机后,往往以此主机作为根据地,攻击其他主机。他们能使用网络监听方法,尝试攻破同一网络内的其他主机;也能通过IP欺骗和主机信任关系,攻击其他主机。
5、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能接收到本网段在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是谁。
扩展资料:
由于攻击和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所以一旦他们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犯罪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美元。平均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般案件的几十到几百倍。
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一些计算机网络攻击者于各种目的经常把政府要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计算机作为攻击对象,从而对社会和国家造成威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计算机网络攻击
百度百科——网络攻击
侦察:侦察是指未经授权的搜索和映射系统、服务或漏洞。此类攻击也称为信息收集,大多数情况下它充当其它类型攻击的先导。侦察类似于冒充邻居的小偷伺机寻找容易下手的住宅,例如无人居住的住宅、容易打开的门或窗户等。
访问:系统访问是指入侵者获取本来不具备访问权限(帐户或密码)的设备的访问权。入侵者进入或访问系统后往往会运行某种黑客程序、脚本或工具,以利用目标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已知漏洞展开攻击。
拒绝服务:拒绝服务 (DoS) 是指攻击者通过禁用或破坏网络、系统或服务来拒绝为特定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攻击方式。DoS 攻击包括使系统崩溃或将系统性能降低至无法使用的状态。但是,DoS 也可以只是简单地删除或破坏信息。大多数情况下,执行此类攻击只需简单地运行黑客程序或脚本。因此,DoS 攻击成为最令人惧怕的攻击方式。
蠕虫、病毒和特洛伊木马:有时主机上会被装上恶意软件,这些软件会破坏系统、自我复制或拒绝对网络、系统或服务的访问。此类软件通常称为蠕虫、病毒或特洛伊木马。
利用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的攻击。
网络信息系统所面临而对威胁来自很多方面,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宏观上看,这些威胁可分为人为威胁和自然威胁。
自然威胁来自与各种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电磁干扰、网络设备的自然老化等。这些威胁是无目的的,但会对网络通信系统造成损害,危及通信安全。而人为威胁是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人为攻击,通过寻找系统的弱点,以非授权方式达到破坏、欺骗和窃取数据信息等目的。两者相比,精心设计的人为攻击威胁难防备、种类多、数量大。从对信息的破坏性上看,攻击类型可以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信息收集→对系统的安全弱点探测与分析→实施攻击黑客一词,源于英文Hacker,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美国大片《黑(骇)客帝国》的热映,使得黑客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黑客一词是用来形容那些专门利用电脑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而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不管是叫黑客还是骇客,他们根本的区别是:黑客们建设、维护,而骇客们入侵、破坏。
目前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协议及数据库等的设计上存在缺陷。由于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在本身结构设计和代码设计时偏重考虑系统使用时的方便性,导致了系统在远程访问、权限控制和口令管理等许多方面存在安全漏洞。
网络互连一般采用TCP/IP协议,它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簇,但该协议簇在制订之初,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多,协议中有很多的安全漏洞。同样,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也存在数据的安全性、权限管理及远程访问等方面问题,在DBMS或应用程序中可以预先安置从事情报收集、受控激发、定时发作等破坏程序。
由此可见,针对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无论是其自身的设计缺陷,还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各种安全漏洞,都可能被一些另有图谋的黑客所利用并发起攻击。因此若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则必须熟知黑客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方可在黒客攻击前做好必要的防备,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一、黑客攻击网络的一般过程
1、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并不对目标产生危害,只是为进一步的入侵提供有用信息。黑客可能会利用下列的公开协议或工具,收集驻留在网络系统中的各个主机系统的相关信息:
(1)TraceRoute程序 能够用该程序获得到达目标主机所要经过的网络数和路由器数。
(2)SNMP协议 用来查阅网络系统路由器的路由表,从而了解目标主机所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内部细节。
(3)DNS服务器 该服务器提供了系统中可以访问的主机IP地址表和它们所对应的主机名。
(4)Whois协议 该协议的服务信息能提供所有有关的DNS域和相关的管理参数。
(5)Ping实用程序 可以用来确定一个指定的主机的位置或网线是否连通。
2、系统安全弱点的探测
在收集到一些准备要攻击目标的信息后,黑客们会探测目标网络上的每台主机,来寻求系统内部的安全漏洞,主要探测的方式如下:
(1)自编程序 对某些系统,互联网上已发布了其安全漏洞所在,但用户由于不懂或一时疏忽未打上网上发布的该系统的“补丁”程序,那么黒客就可以自己编写一段程序进入到该系统进行破坏。
(2)慢速扫描 由于一般扫描侦测器的实现是通过监视某个时间段里一台特定主机发起的连接的数目来决定是否在被扫描,这样黑客可以通过使用扫描速度慢一些的扫描软件进行扫描。
(3)体系结构探测 黑客利用一些特殊的数据包传送给目标主机,使其作出相对应的响应。由于每种操作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黒客利用这种特征把得到的结果与准备好的数据库中的资料相对照,从中便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出目标主机操作系统所用的版本及其他相关信息。
二、协议欺骗攻击及其防范措施
1、源IP地址欺骗攻击
许多应用程序认为若数据包可以使其自身沿着路由到达目的地,并且应答包也可回到源地,那么源IP地址一定是有效的,而这正是使源IP地址欺骗攻击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假设同一网段内有两台主机A和B,另一网段内有主机X。B 授予A某些特权。X 为获得与A相同的特权,所做欺骗攻击如下:首先,X冒充A,向主机 B发送一个带有随机序列号的SYN包。主机B响应,回送一个应答包给A,该应答号等于原序列号加1。
然而,此时主机A已被主机X利用拒绝服务攻击 “淹没”了,导致主机A服务失效。结果,主机A将B发来的包丢弃。为了完成三次握手,X还需要向B回送一个应答包,其应答号等于B向A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加1。此时主机X 并不能检测到主机B的数据包(因为不在同一网段),只有利用TCP顺序号估算法来预测应答包的顺序号并将其发送给目标机B。如果猜测正确,B则认为收到的ACK是来自内部主机A。此时,X即获得了主机A在主机B上所享有的特权,并开始对这些服务实施攻击。
要防止源IP地址欺骗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尽可能地保护系统免受这类攻击:
(1)抛弃基于地址的信任策略 阻止这类攻击的一种十分容易的办法就是放弃以地址为基础的验证。不允许r类远程调用命令的使用;删除.rhosts 文件;清空/etc/hosts.equiv 文件。这将迫使所有用户使用其它远程通信手段,如telnet、ssh、skey等等。
(2)使用加密方法 在包发送到 网络上之前,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加密。虽然加密过程要求适当改变目前的网络环境,但它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
(3)进行包过滤 可以配置路由器使其能够拒绝网络外部与本网内具有相同IP地址的连接请求。而且,当包的IP地址不在本网内时,路由器不应该把本网主机的包发送出去。有一点要注意,路由器虽然可以封锁试图到达内部网络的特定类型的包。但它们也是通过分析测试源地址来实现操作的。因此,它们仅能对声称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的外来包进行过滤,若你的网络存在外部可信任主机,那么路由器将无法防止别人冒充这些主机进行IP欺骗。
2、源路由欺骗攻击
在通常情况下,信息包从起点到终点所走的路是由位于此两点间的路由器决定的,数据包本身只知道去往何处,而不知道该如何去。源路由可使信息包的发送者将此数据包要经过的路径写在数据包里,使数据包循着一个对方不可预料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下面仍以上述源IP欺骗中的例子给出这种攻击的形式:
主机A享有主机B的某些特权,主机X想冒充主机A从主机B(假设IP为aaa.bbb.ccc.ddd)获得某些服务。首先,攻击者修改距离X最近的路由器,使得到达此路由器且包含目的地址aaa.bbb.ccc.ddd的数据包以主机X所在的网络为目的地;然后,攻击者X利用IP欺骗向主机B发送源路由(指定最近的路由器)数据包。当B回送数据包时,就传送到被更改过的路由器。这就使一个入侵者可以假冒一个主机的名义通过一个特殊的路径来获得某些被保护数据。
为了防范源路由欺骗攻击,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 对付这种攻击最好的办法是配置好路由器,使它抛弃那些由外部网进来的却声称是内部主机的报文。
· 在路由器上关闭源路由。用命令no ip source-route。
三、拒绝服务攻击及预防措施
在拒绝服务攻击中,攻击者加载过多的服务将对方资源全部使用,使得没有多余资源供其他用户无法使用。SYN Flood攻击是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
SYN Flood常常是源IP地址欺骗攻击的前奏,又称半开式连接攻击,每当我们进行一次标准的TCP连接就会有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而SYN Flood在它的实现过程中只有三次握手的前两个步骤,当服务方收到请求方的SYN并回送SYN-ACK确认报文后,请求方由于采用源地址欺骗等手段,致使服务方得不到ACK回应,这样,服务方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等待接收请求方ACK报文的状态,一台服务器可用的TCP连接是有限的,如果恶意攻击方快速连续的发送此类连接请求,则服务器的系统可用资源、网络可用带宽急剧下降,将无法向其它用户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为了防止拒绝服务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1) 建议在该网段的路由器上做些配置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限制Syn半开数据包的流量和个数。
(2)要防止SYN数据段攻击,我们应对系统设定相应的内核参数,使得系统强制对超时的Syn请求连接数据包复位,同时通过缩短超时常数和加长等候队列使得系统能迅速处理无效的Syn请求数据包。
(3)建议在路由器的前端做必要的TCP拦截,使得只有完成TCP三次握手过程的数据包才可进入该网段,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本网段内的服务器不受此类攻击。
(4)对于信息淹没攻击,我们应关掉可能产生无限序列的服务来防止这种攻击。比如我们可以在服务器端拒绝所有的ICMP包,或者在该网段路由器上对ICMP包进行带宽方面的限制,控制其在一定的范围内。
总之,要彻底杜绝拒绝服务攻击,最好的办法是惟有追根溯源去找到正在进行攻击的机器和攻击者。 要追踪攻击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其停止了攻击行为,很难将其发现。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在其进行攻击的时候,根据路由器的信息和攻击数据包的特征,采用逐级回溯的方法来查找其攻击源头。这时需要各级部门的协同配合方可有效果。
四、其他网络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
协议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是黑客惯于使用的攻击方法,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攻击行为千变万化,新技术层出不穷。下面将阐述一下网络嗅探及缓冲区溢出的攻击原理及防范措施。
1、针对网络嗅探的防范措施
网络嗅探就是使网络接口接收不属于本主机的数据。计算机网络通常建立在共享信道上,以太网就是这样一个共享信道的网络,其数据报头包含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只有硬件地址匹配的机器才会接收该数据包。一个能接收所有数据包的机器被称为杂错**。通常账户和口令等信息都以明文的形式在以太网上传输,一旦被黑客在杂错**上嗅探到,用户就可能会遭到损害。
对于网络嗅探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1)网络分段 一个网络段包括一组共享低层设备和线路的机器,如交换机,动态集线器和网桥等设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限制,从而达到防止嗅探的目的。
(2)加密 一方面可以对数据流中的部分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另一方面也可只对应用层加密,然而后者将使大部分与网络和操作系统有关的敏感信息失去保护。选择何种加密方式这就取决于信息的安全级别及网络的安全程度。
(3)一次性口令技术 口令并不在网络上传输而是在两端进行字符串匹配,客户端利用从服务器上得到的Challenge和自身的口令计算出一个新字符串并将之返回给服务器。在服务器上利用比较算法进行匹配,如果匹配,连接就允许建立,所有的Challenge和字符串都只使用一次。
(4)禁用杂错** 安装不支持杂错的网卡,通常可以防止IBM兼容机进行嗅探。
2、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防范措施
缓冲区溢出攻击是属于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当然,随便往缓冲区中填东西并不能达到攻击的目的。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制造缓冲区溢出使程序运行一个用户shell,再通过shell执行其它命令。如果该程序具有root权限的话,攻击者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任意操作了。
缓冲区溢出对网络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要有效地防止这种攻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 在程序指针被引用之前检测它是否改变。即便一个攻击者成功地改变了程序的指针,由于系统事先检测到了指针的改变,因此这个指针将不会被使用。
(2)堆栈的保护 这是一种提供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的编译器技术,通过检查函数活动记录中的返回地址来实现。在堆栈中函数返回地址后面加了一些附加的字节,而在函数返回时,首先检查这个附加的字节是否被改动过。如果发生过缓冲区溢出的攻击,那么这种攻击很容易在函数返回前被检测到。但是,如果攻击者预见到这些附加字节的存在,并且能在溢出过程中同样地制造他们,那么他就能成功地跳过堆栈保护的检测。
(3)数组边界检查 所有的对数组的读写操作都应当被检查以确保对数组的操作在正确的范围内进行。最直接的方法是检查所有的数组操作,通常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技术来减少检查次数。目前主要有这几种检查方法:Compaq C编译器、Jones & Kelly C数组边界检查、Purify存储器存取检查等。
未来的竞争是信息竞争,而网络信息是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人与人的对抗,它具体体现在安全策略与攻击策略的交锋上。为了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必须充分理解系统内核及网络协议的实现,真正做到洞察对方网络系统的“细枝末节”,同时应该熟知针对各种攻击手段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网络的安全。
(4)利用公开的工具软件 像审计网络用的安全分析工具SATAN、Internet的电子安全扫描程序IIS等一些工具对整个网络或子网进行扫描,寻找安全方面的漏洞。
3、建立模拟环境,进行模拟攻击
根据前面两小点所得的信息,建立一个类似攻击对象的模拟环境,然后对此模拟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攻击。在此期间,通过检查被攻击方的日志,观察检测工具对攻击的反应,可以进一步了解在攻击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及被攻击方的状态,以此来制定一个较为周密的攻击策略。
4、具体实施网络攻击
入侵者根据前几步所获得的信息,同时结合自身的水平及经验总结出相应的攻击方法,在进行模拟攻击的实践后,将等待时机,以备实施真正的网络攻击。
·关于黑客
黑客(hacker),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在早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俚语中,“黑客”则有“恶作剧”之意,尤指手法巧妙、技术高明的恶作剧。在日本《新黑客词典》中,对黑客的定义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了其个瞬鸥傻娜恕?/P>
他们不象绝大多数电脑使用者那样,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部分知识。”由这些定义中,我们还看不出太贬义的意味。他们通常具有硬件和软件的高级知识,并有能力通过创新的方法剖析系统。“黑客”能使更多的网络趋于完善和安全,他们以保护网络为目的,而以不正当侵入为手段找出网络漏洞。
另一种入侵者是那些利用网络漏洞破坏网络的人。他们往往做一些重复的工作(如用暴力法破解口令),他们也具备广泛的电脑知识,但与黑客不同的是他们以破坏为目的。这些群体成为“骇客”。当然还有一种人兼于黑客与入侵者之间。
一般认为,黑客起源于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中,他们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难题。60、70年代,“黑客”一词极富褒义,用于指代那些独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他们智力超群,对电脑全身心投入,从事黑客活动意味着对计算机的最大潜力进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些黑客,倡导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倡导了现行的计算机开放式体系结构,打破了以往计算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开了个人计算机的先河,提出了“计算机为人民所用”的观点,他们是电脑发展史上的英雄。现在黑客使用的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巧,例如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开天窗(trapdoor),走后门(backdoor),安放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从事黑客活动的经历,成为后来许多计算机业巨子简历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60年代,计算机的使用还远未普及,还没有多少存储重要信息的数据库,也谈不上黑客对数据的非法拷贝等问题。到了80、90年代,计算机越来越重要,大型数据库也越来越多,同时,信息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这样一场新时期的“圈地运动”引起了黑客们的极大反感。黑客认为,信息应共享而不应被少数人所垄断,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涉及各种机密的信息数据库上。而这时,电脑化空间已私有化,成为个人拥有的财产,社会不能再对黑客行为放任不管,而必须采取行动,利用法律等手段来进行控制。黑客活动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但是,政府和公司的管理者现在越来越多地要求黑客传授给他们有关电脑安全的知识。许多公司和政府机构已经邀请黑客为他们检验系统的安全性,甚至还请他们设计新的保安规程。在两名黑客连续发现网景公司设计的信用卡购物程序的缺陷并向商界发出公告之后,网景修正了缺陷并宣布举办名为“网景缺陷大奖赛”的竞赛,那些发现和找到该公司产品中安全漏洞的黑客可获1000美元奖金。无疑黑客正在对电脑防护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信息安全
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一位即将成为网络工程师的我们是不是真的清楚网络工程师到底是什么呢?
那么我就来对大家说一下网络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通晓计算机理论以及网络基础理论,熟悉网络技术系统基础。
2:精通网络设备调试技术,服务器调试技术,基础应用平台调试技术或其中之一。掌握一种售后调试技术,是网络工程师必备的技能。
3:精通网络平台设计,服务器平台设计,基础应用平台设计或其中之一。能够设计相应的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是售前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
4: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系统集成实施的各个阶段,诸如用户交流,方案与标书撰写,述标与答疑,用户培训和竣工文档编写等工作中,写作能力和口才是重要的基本素质。
5:较高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越是高端的产品,英语使用的几率越高,有时还需要英语听说能力,而在某些国际招标项目中,英文写作能力将受到考验。
6: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协同工作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网络工程师应是一个善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人。
7:具有在压力环境下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用户现场安装调试或售后故障维修时遇到技术难题的情况下,现场可用资源很少,打电话寻求支援又不方便,一旁更有用户审视的目光,这种环境是对工程师的智商,情商,技术水平和调试经验的综合考验。
8:广博的知识面。系统集成涵盖的范围很广,网络工程师应该一专多能,一精多通。
以 上八点是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网络工程师必备的工作素质,也就是基本素材。希望大一大二计算机系的师弟师妹们做的心中有数!但如果具备了以上的所有条件, 并且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在工作中,我认为还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网络工程师。当然,离顶尖的高级网络工程师更是有一段距离。
怎 样算是真正的网络工程师呢? 网络时代已经来临。我们都知道,社会生活高度电子化,使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已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网络人才来支撑,可以说,网络人才是当今的宠儿。网络工程师已成为现在最热门的职业之一,那么,具备什么样的 素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工程师呢?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网络工程师必须有比较全面的理论架构。网络工程与网络维护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只要求对某个操作系统,或某个基于网络的软件 熟悉,并能够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了。而网络工程师则要求对网络整体有清晰的把握,能够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网络是复杂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到方 方面面,没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网络由于调整或升级突然出现局域断网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路由模块配置 问题,也可能是光纤收发故障,或者又是某个**服务器停止服务……网络工程师只有掌握这些软硬件知识,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所在,顺利解决问题。 网络工程师分很多种,我就以一般的局域网设计与管理员来举例,一个合格的网络工程师,应具备如下知识:
首先,要有扎实的硬件基础,包括精通服务器及路由器、交换机设备等硬件的结构、性能指标等。进行系统设计时,硬件的性能指标都是网络工程师要充分考虑的因素。进行维护就更不用讲了。
其次,要掌握最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如Win2003和Linux。现在架构一个局域网可能会用到多种操作系统,多掌握一些毕竟可以更好地处理问题。
其三,要掌握路由交换设备的配置方法。可以说,Internet就是由路由器和交换机搭建而成的,合格的网络工程师必须能够单独完成局域网的架构工作,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是不敢想象的。
其四,还要掌握综合布线和网络集成的相关知识。在做项目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选型和拓朴的设计,必须对综合布线有所了解,才可能做到网络畅通,硬件 匹配,不产生网络瓶颈。对这一点,有的人可能不以为然,举个实际的例子吧。前段时间,本市某个公司要组建一个局域网,中心骨干设备选择了Cisco的 6509千兆交换机,而接入层则为了省钱,选择使用百兆的单模收发器。结果,设备买回后却怎么也调不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单模收发器的光纤无法和 Cisco的千兆模块相匹配。最后只能全部改用了Cisco3500系列做为接入层交换设备,实际比计划多投入了近20万,造成了巨大浪费。当然,以上的 知识结构只是针对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工程师而言,如果是专业的数据库管理员,精通SQL语句,熟悉某种数据库则是必须的了。再者,网络工程师需要在实践中培 养一种创新能力。网络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同样一个网络设计需求,对于不同层次的网络工程师,其制作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水平 越高的越能通过特定的设计最贴切地体现用户的需求。而相反,有的网络工程师将网络设计当作了一种固定模式,其中有的人就已习惯了照搬方案,对于自己的发展 是相当不利的,对于用户而言,也是一种浪费。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只有多思考,多实践才可能走上更高的台阶。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