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朋友处理失联证明公证的事,发现"失联时长"这个标准特别让人头疼。派出所和公证处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扯皮,搞得当事人跑断腿。我朋友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表哥离家出走三年多,家里想办个失联证明处理房产,结果公证处说必须满四年才行。
这事儿其实挺普遍的。去年有个新闻,杭州的王阿姨要给失联五年的儿子办证明,派出所给出了具材料,但公证处非说要提供近五年的通话记录。王阿姨都快急哭了:"孩子都不接电话了,哪来的通话记录啊?"
我个人觉得,现在对"失联"的认定确实存在漏洞。法律上要求的是"持续失联状态",但具体多久才算"持续",各地执行标准五花八门。有的地方要求两年,有的非要等到四年。更麻烦的是,不同部门对证据的要求也不一样。派出所可能觉得有报案记录就够了,公证处却非要你提供微信聊天截图、快递签收记录这些。
记得有个案例特别典型。张先生的前妻失联两年多,他想办个证明处理孩子上学的事。结果公证处说必须证明这两年完全没有联系,张先生无奈只能把手机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都打印出来。你说这合理吗?真要故意失联的人,换个手机号就查不到了。
现在很多公证处都在推线上办理,比如支付宝上就能找到证小喵这样的公证服务平台,确实方便不少。但关键还是得先把材料准备齐全。建议大家在开证明前,最好先问清楚当地的具体要求。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准备证据:报警回执、居委会证明、亲属证言,还有像水电费缴纳记录这些能证明对方确实没在居住的证据。
说到底,制定统一的标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总不能让大家为了个证明来回折腾,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办事效率。你觉得呢?你们在办失联证明时遇到过什么奇葩要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