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曾经是历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帝国,他异军突起,灭掉当时的霸主辽国,成为新的霸主。又强势南侵,夺取了宋朝的半壁江山,逼迫南宋向它上表称臣。同时向它称臣的,还包括西夏、高丽及北边漠北的一众小部落。可以说,在当时,金国已经具有了结束长久以来的分裂,实现中国大统一的态势。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金国不但没有实现中国的大统一,反而很快就衰落,最终被蒙古灭掉,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传统学术界中,有这样一个蛮有意思的认识。不仅分析金朝,还有后来的清朝,都说:它们进入中原之后,就开始堕落了。金熙宗,即:金太祖的孙子完颜亶,自幼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上位后,便推动了汉制改革。原本是部落制度的“二元制”,逐渐演变成了“一元汉制”。
并且,废除勃极烈制度,改行辽、宋的汉官制度,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省(尚书、中书、门下)。正式颁行官制及换官格(即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并确定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同时,任命卢彦伦营建宫室。
但是,像大家所熟知的中原王朝统治的弊端一样,这位皇帝完颜亶后来受到了大臣和皇后的“压制”,自己不再作为了,这也导致了后来完颜亮的称帝之路。而后者更是厉害,对宗室的大清洗,使得金太宗的后人几乎全无。其实,从这一刻开始,金朝内部已经开始分化,注定了金朝国力的消耗。
蒙古崛起之后,其眼中的劲敌就是金朝。当然,金朝也是南宋眼中的克星,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联蒙灭金。1211年,40万金兵不敌4万蒙古兵,这其实就是金朝颓败后的征兆,不能简单用将帅无能来解释。
金朝在金哀宗执政之后,农业发展还不错,和南宋、西夏的关系也好了许多,成立了直属中央的忠孝君军,并且有不少抗蒙名将,与蒙古交战也是还可以的,甚至还收回了不少地方。但是盟友西夏被蒙古灭国之后。金朝的状况变得非常严峻,蒙古顺势而上,继续对付金朝,在1230年的时候发动三路伐金的战略,金朝的军队被蒙古大军围剿,损失惨重,蒙军围攻金朝的首都汴京,还威胁金哀宗求和。
1231年窝阔台派托雷率领四万大军强行借道南宋进入金国进内,金哀宗急命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由陕西引两省军十五万人南下堵截,蒙金决战于三峰山。
原本战事是对金军有利的,但不想天降大雪,金军士兵被冻得面如死灰,而蒙古人却非常适应寒冷的天气,此战蒙古大破金军。
之后蒙古军又在均州再度击败金军,杀金国抗蒙名将完颜陈和尚,统帅完颜合达也战死,哀宗逃离汴梁前往蔡州,金国亡国无日。
金国之所以最终灭亡,不彻底的汉化是一个原因。金国建国以后,逐渐走向了汉化。汉化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那是从野蛮愚昧走向文明的标志。但是,对于金国来说,汉化却有一个问题。因为儒家学说中没有尚武的精神,而金国又必须要是尚武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金国是从马背上站立起来的国家。当年之所以能够灭亡辽国,获取宋朝的半壁江山,凭空地打出一片天下来,就在于金国有着在马背上练就的彪悍的体魄和无往不利的战斗精神。金国初期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就是他们可怕战斗力的写照。而因为他们走向汉化,这种战斗力就消失了,没有了战斗力,金国要想在军事上和其它国家,尤其是同为马上民族的新兴的蒙古抗衡,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金国中期的时候,金世宗和金章宗就试图极力阻止金国的汉化,但是最终没有成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