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英语叫“go”。还记得几年前 AlphaGo 打败围棋高手李世石的事件吗?其实 AlphaGo 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其名字里的 Go 就是指“围棋”。
很多人会不能理解,为什么围棋会用这么奇怪的英文名?
这里,定然牵扯到一段历史...
围棋在南北朝时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期,它不仅在民间得到广泛普及,更是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这也推进了围棋由我国本土向外国的传播。
南朝刘宋明帝时设立“围棋州邑”,是一个管理组织围棋活动的专业机构,它主要负责各地围棋人才的举荐、考核,以及棋谱的搜集整理工作;梁武帝设立“棋品制”,按棋艺的高低将棋手分为9个“等级”,也是现代围棋段位制的雏形。
围棋正是在这一时期经由朝鲜传入日本的,并且亦遵循古汉字写法将围棋写作“碁”。
据日本天平宝字四年(760)成书的《藤氏家传•大织冠传》记载,日本天武天皇在685年曾召公卿上殿博弈,不仅如此,此书还记载了689年持统天皇下诏禁止围棋活动和701年文武天皇下诏解除这一禁令的史实。
展开全文
而在我国的史书《隋书·倭国传》中也有倭人 “好棋博、握槊、樗蒲之戏”,表明在隋代或更早之前的南北朝时期,围棋活动在日本就已较为流行。
围棋传入日本之后,受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日本围棋走上了一条与中国围棋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16世纪末,在京都寂光寺本因坊修炼的僧人日海,由于棋艺出众,被织田信长称赞为“名人”,之后丰臣秀吉又为其建立棋所,从此,“名人棋所”成为日本棋界第一人的名号。
16世纪末,来华传教的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将其在中国生活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其中一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欧洲历史上关于围棋的最早记录:“中国人有好几种这类的游戏,但他们最认真从事的是玩一种在300多个格的空棋盘上用两百枚黑白棋子下的棋....精于此道的人总有很多的追随者,他肯定会非常出名,尽管这也许是他唯一的专长。”
尽管利玛窦文章开启了17世纪欧洲人对围棋的最初了解,但是,他们并没有为围棋传入西方国家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而真正将围棋从东方带到西方,并使其成为西方世界里大众所熟知的游戏,是在此后约260余年的德国人奥斯卡·科歇尔特(Oscar Korschelt),他是欧洲围棋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掌握围棋的精髓后,从1880年9月起,科歇尔特开始详细的向欧洲大众的介绍围棋。1965年,《围棋的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O)出版,全书共分为7个章节,涵盖围棋历史(主要为日本围棋历史)、围棋规则、实战范例、收官技巧以及村濑秀甫的围棋理论等,由此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英语受众。该书出版后加印数次,至今仍可以在欧美的书店购买到。
由于他的推广和介绍,西方世界自然而然采用了日语的读音 Go 来描述围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