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今天是2024年6月18日,早上6:00-7:00 腾讯会议,《增广贤文》第十七讲。学习内容是: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死。一,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解字:卑, 一把蒲扇, 手,手拿蒲扇,为别人打扇,服务别人。自己很热的情况下,还为别人打扇,要么地位低,要么自己主动为别人服务。在这句话中是主动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
自卑:此二字典出《中庸》,谦卑之意,自己主动将自己放在低处。如:1. 男尊女卑:不是说女子地位卑微,而是女子主动将自己的位置放低,为家庭付出,女子厚德载物。2. 岳麓书院的《自卑亭》:“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从低处开始,进而登高望远,“自卑”一词是谦卑,更是一种君子之道,人文精神。
迩:指近的目标。如:遐迩一体,遐:远;迩:近。
句译:为了登高望远,自己主动把自己放在低处;为了远行,先将近的距离一步一步走好。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抬头看路,埋头拉车”,别想太远,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就,不如先观察别人为了这个成就做了哪些努力,自己也先尝试着去做,去坚持。远行就如开车去远方,安全驾驶的秘诀是关注前方的100米,保障每一个100米都开好,整个行程就都安全了。
2.“致广大而尽精微”——《礼记·中庸》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积微成著。要知道自己的起点,去哪里很重要,但别忘了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过好今天,就有明天,过好明天,就有今生,不要好高骛远。要明确知道自己的位置,准确定位,这是一种智慧。我们国家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典型的智慧定位。
二,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此句最早出自《论语》孔子说季文子,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三思:意思是想得太多;再:第二次。季文子是个多疑虑的人,做事前总是反复思考,想得太多。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句译:想得太多了再做决定,其实通常考虑两次,正反两面想一想就可以作决定了。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凡事要考虑清楚利弊,多思考、全面分析。分析完后,要准时判断,果断下决定,不要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
三,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使口,当然是最好、最佳的选择,“君子动口,不动手”。求人:“求人要求大丈夫”,求大丈夫是上策;求不了大丈夫,求自己是中策;摆烂、躺平是下策。
句译:如果自己很有影响力、号召力,能让别人去执行的,当然动口让别人去做是最佳的,当你没这个能力,使不动别人时,就不如自己去走,自己去做,更快。
四,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句译:小时候的兄弟、伙伴,长大后各奔东西。
小时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同气连枝,一起嬉戏打闹,长大的伙伴,感情纯朴,无利益冲突,按理是最可靠的。但是长大后各奔东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事业、生活、想法和圈子,感情就没以前那么单纯了。如果去找他帮忙,没能帮到你,请不要抱怨他,也不要将这件事放在心里,因为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
五,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死。嫉:嫉妒、羡慕。
句译:羡慕别人有财还是可以的,千万不要羡慕别人吃得好。
因为有德必有财,有财是德行好的表现,值得被尊敬。在羡慕别人有财的同时,自己也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福报,去努力赚钱。当你有一定财富时,多做有意义的事;即使还没有很多的财富,但只要一直坚持在做对的事、做有意义的事,也值得被尊敬。不要羡慕吃得好的人,现代社会,吃得越营养,身体机能越容易下降,适应能力越弱,吃得越好,体质越差,现在所谓的富贵病就是很多吃得好的人为长期吃得好而买单。怨生莫怨死的三层含义:1,好死不如赖活;2,做活人该做的事,不要去抱怨已经去世了的人;3,羡慕别人有钱是怨生,不要怨死——不要羡慕别人吃得好,吃得太好,容易得大病,甚至一命呜呼。
老师最后说: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要综合当下情况,具体分析。
去哪里很重要,别忘了从哪里来更重要,清晰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脚踏实地,走中庸之道,勿好高骛远,慢慢来,比较快,比较稳。
品味中华传统文化,感悟人生智慧。感恩老师引领,感恩同修陪伴!明明德,天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