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Kuhn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4年3月12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托马斯·库恩出生1922年7月18日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逝世1996年6月17日 (73岁) 美国剑桥 (马萨诸塞州)时代20世纪哲学家地区西方哲学家学派分析哲学主要领域科学哲学著名思想典范转移、可通约性
托马斯·塞缪尔·库恩(英语:Thomas Samuel Kuhn,1922年7月18日—1996年6月17日),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代表作为《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
其最有名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为当代的科学思想研究建立广为人知的讨论基础;不论是赞成或是批评,因此可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史及科学哲学家,其著作也被引用到科学史之外的其他广泛领域中。纽约时报认为,孔恩此本著作让典范(paradigm)这个词汇变成当代最泛用的词汇之一。
《科学革命的结构》[编辑]
《科学革命的结构》最初是由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公布的书《统一科学国际百科全书》其中的一篇文章。 孔恩认为,科学不是通过新知识的线性积累进步,而是经历周期性革命,也被称为“典范转移”[1], 而其中科学探究的本质内场业主突然转化。整体上,科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缺乏中央范式的“先见之明”;其次是当科学家试图通过“解谜”来扩大该中心的范式的“常规科学”,
在常规科学时期,未能符合范式的结果不是被看成驳斥范例,而是研究者的错误,不断的反常结果终将建立起科学危机。一旦这发生,新典范可为接纳,称之为革命性科学。
著作[编辑]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1957)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ISBN 0-226-45808-3)
繁体中文 〈科学革命的结构〉- (台北市:远流,1989) (ISBN 957-32-0811-3)
The Essential Tension: Selected Studies in Scientific Tradition and Change (1977)
Black-Body Theory and the Quantum Discontinuity, 1894-1912 (Chicago, 1987)
The Road Since Structure: Philosophical Essays, 1970-1993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ISBN 0-226-45798-2)
参考资料[编辑]
^ Horgan, John. Profile: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Scientific American. May 1991: 40. http://lilt.ilstu.edu/gmklass/foi/readings/horgan.htm.
参见[编辑]
范式转移
科学哲学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
查论编科学哲学概念
分析
分析-综合区别
先验
因果
可通约性
建构
划界问题
经验证据
解释力
事实
可证伪性
我们现在不知道,将来也不知道
归纳推理
智巧(英语:Ingenuity)
探究(英语:Inquiry)
科学探究模型(英语:Models of scientific inquiry)
本性(英语:Nature (philosophy))
客观性
观察
发现
范式
归纳问题
科学解释(英语:Models of scientific inquiry)
定律
科学方法
科学革命
科学理论
可测试性
选择理论
不充分决定论
科学统一论
科学元理论
验证整体论(英语:Confirmation holism)
真理融贯论
语境主义
传统主义
演绎的法则的(英语:Deductive-nomological model)
实证主义-还原论-决定论
可谬论
基础主义
假设-演绎模型(英语:Hypothetico-deductive model)
无限主义(英语:Infinitism)
工具主义
实用主义
理性主义 / 经验主义
科学理论的接受观(英语:Received view of theories) / 语义观(英语:Semantic view of theories)
科学实在论 / 反实在论(英语:Anti-realism)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怀疑论
均变论
活力论
科学哲学相关条目
认识论
科学哲学史(英语: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史
物理哲学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thermal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化学哲学
生物学哲学
演化思想史
环境哲学
时间和空间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space and time)
神经科学哲学(英语:Neurophilosophy)
心灵哲学
心理学哲学
感知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人工智能哲学
计算机科学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computer science)
资讯哲学
技术哲学
社会科学哲学
伪科学
宗教与科学
科学修辞学(英语:Rhetoric of science)
科学知识社会学
更多...(英语:Index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rticles)
科学哲学家古典时期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
斯多葛主义
中世纪
圣维克托的休格
罗吉尔·培根
伊本·鲁世德
多明尼库斯·贡狄萨利奴斯(英语:Dominicus Gundissalinus)
罗伯特·基尔沃比(英语:Robert Kilwardby)
奥卡姆的威廉
近代
弗朗西斯·培根
皮埃尔·伽桑狄
勒内·笛卡尔
伽利略·伽利莱
托马斯·霍布斯
艾萨克·牛顿
18~19世纪
伊曼努尔·康德
弗里德里希·谢林
威廉·惠威尔
奥古斯特·孔德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赫伯特·斯宾塞
威廉·冯特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威廉·文德尔班
亨利·庞加莱
皮埃尔·迪昂
鲁道夫·施泰纳
卡尔·皮尔逊
科学哲学创立
卡尔·波普尔
查理·邓巴·博尔德(英语:C. D. Broad)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托马斯·库恩
拉卡托什·伊姆雷
其他现代哲学家
分析哲学: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
伯特兰·罗素
卡尔·亨普尔
南希·卡特莱特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
马里奥·邦格
罗伊·巴斯卡
奥图·纽拉特
鲁道夫·卡尔纳普
保罗·费耶阿本德
丹尼尔·丹尼特
路德维克·弗莱克
伊恩·哈金
菲利普·基彻
主题
分类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FAST
ISNI
VIAF
WorldCat
各地
挪威
智利
西班牙
法国
BnF data
加泰罗尼亚
德国
以色列
比利时
美国
瑞典
拉脱维亚
日本
捷克
澳大利亚
希腊
韩国
克罗地亚
荷兰
波兰
葡萄牙
梵蒂冈
学术
CiNii
Leopoldina
MathSciNet
数学谱系计划
Scopus
zbMATH
人物
德意志传记
Trove
其他
SNAC
Id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