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也是砂金的主要产区,开采历史悠久,比如电视剧《闯关东》里面就有开采砂金矿的情节;《天坑鹰猎》里也是在找金子。在长期的开采实践中,东北人民,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民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看到一些词,感觉像是电视剧里看到的土匪黑话,但的确简单实用。
(一)根据地貌和砂金富集规律确定远景区段
1.看“三山”、“四不露”,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和“全沟不露骨”。“座山”为河谷上游的产金山。它以高大(”不露堵”)和“马牙石”脉(石英)多为特征。经验认为,有座山存在在河谷中形成砂金金矿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山门”即河谷钳形山,又称“关门嘴子”。“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河流的迎面山,又称“不露嘴”,“不露口”。这种地貌都是砂金成矿的有利标志。在“关门山”的上方或“迎门山”前方的河谷内,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
“不露风”又称“不露腰”,产砂金的河岸两侧山要比较高些,“风”好似刮不出去。“不露骨”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表明河谷处于堆积阶段。
展开全文
2.“小沟出嘴”、“大沟有腿”、“不大不小在肚里”。小沟指长度在3公里以下的小沟谷。“小沟出嘴”是讲要注意在小沟出口处寻找砂金矿。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为大沟。“大沟有腿”即在较大的河谷中发现了砂金矿,那么在其上游的某些支谷里也有可能找到砂金矿。反之,如支谷有砂金矿,在主谷里也可能有砂金矿存在。“不大不小”(中沟)长度3-10公里,主要成矿在本谷内。
3.“金出阴坡”。据寒冻地区民间经验,冲积砂金矿,特别是阶地矿,多分布于河谷阴坡一侧。即东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而在北侧很少,对南北走向的河谷,砂金矿多分自于西侧阶地上,东侧成矿很少。
(二)河流重砂取样找金
沿河流采取重砂样品进行砂金找矿,是民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经验是:
1.取样点要合理,并具一定的代表性,通常取样线间距以200-300米为宜。
2.取样位置要选择河流改变流向(转弯)的内侧部位;河水流速显著变缓地段;河床中大障碍物体的前方;主支流汇合的旁侧。
3.注意取样层位。当泥(粘土),砂和砾石都有的情况下才可以取,三者缺一时效果不好。
4.在老探坑或旧采尾砂堆上取样时,应先剥去表土部分,但不要挖探过大,最好找有基岩碎块的砂砾取样,对单纯的水洗砂砾部位不能取。
5.不能水中捞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