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峁遗址位于宝塔区碾庄乡芦山峁村西。 系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包括芦山峁村垴畔山、 山峁、营盘山、马家坬,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 遗址东临芦山峁沟,北近好义沟水,西南两面与 山峁相连。遗址断崖上发现有多处白灰居住面, 袋状灰坑及灰层。地表采集陶片陶质为泥质红 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绳 纹、篮纹、指印纹、方格印文、戳印纹、附加堆 纹等。可辨器形为罐、瓮、斝、釜等。遗址内还 出土了带钩石刀、石镰、石矛等磨制石器。
芦山峁遗址
玉 琮
芦山峁遗址早在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 就曾出土过玉器,大多被古董商收购。60年代以 来,又曾有大批玉器出土。其中有玉璧、玉铲、 玉璇玑、玉璜、玉琮、玉环、玉瑗、玉笄、玉镯、 玉佩饰、玉钺、七孔玉刀等,现均由延安市和宝 塔区文物部门征集收藏。在这些玉器中,有玉琮 两件,均饰有象征兽面的圆形纹,与江苏武进寺 墩出土的兽面纹玉琮以圆圈表示眼睛相似。而且 都是以器边中心线对称地琢出眼睛。七孔玉刀, 长54.6厘米,宽10厘米,厚0.4厘米,两端有规 则对称的凸齿。刀面无纹饰。刀身7孔中有3孔 开在刀背处,有3孔开在上端3孔之下侧,另有 1个小孔则开在右侧近端处。刃部略有内凹,并 轻微残损,似为使用时致损。玉璇玑器形较为特 殊,通径10.3厘米,孔径6.2厘米,厚1.2厘米, 外缘对称地凿成4处缺口,分别长2.3厘米、深 0.3厘米,在缺口间的器壁上,刻有规则的近似 长方形的痕迹。类似器物尚未见诸报道,系国内 外仅见。玉钺,通高12.9厘米,上端宽8.8厘米, 下端宽10.1厘米,厚0.6厘米。钺身有3孔。3孔 中上边两孔系单面钻成,下边一孔系两面钻成。 刃一端稍残。玉笄1件,长14.4厘米,端呈锥状 尖,笄头扁圆,距末端1.3厘米,有精细的螺纹, 有一鱼尾形小孔可以穿系。芦山出土的这批玉器 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令人感到惊诧的高度,是不可 多得的珍品。1984年和1993年,陕西省文管会和省考古 所在芦山峁遗址营盘梁一带进行了试掘工作,取 得了一定的收获。1992年4月20日,芦山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 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 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 依山顶两石堆 为中心,东西各20米,南北30米。一般保护区 为: 重点保护区的四面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 为一般保护区的四面外延200米内。
玉 壁
